Skip to the content.

第八十七章 罗马书 – 救赎成圣之路

第八十七章 罗马书 – 救赎成圣之路

弟兄姐妹们平安,欢迎来到我们每周的经文回顾时间,我是琢琳。

这一周我们已经到了两年读经计划的第87周,也是罗马书的阅读的最后一周。

上周我们提到,罗马书在神学上和逻辑上是极为严谨的一本书,加尔文说罗马书是“打开圣经所有宝藏的钥匙”。马丁路德也说,“罗马书是整本新约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最纯净的福音“。他甚至说 ,罗马书 “值得基督徒每日背诵,灵魂与之日日接触。” 罗马书也成为神改变许多人的生命的书卷,例如奥古斯汀和约翰韦斯利都是在读罗马书的时候深受圣灵感动而归信重生的。相信我们自己读罗马书的时候也有这些体验,有一些经文让人回味无穷,常常萦绕,并且在我们的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品味出不同的味道。

我们今天以下的时间,就一起来思考罗马书阐述福音的时候的神学思路。罗马书非常精彩,每一个部分都有很严谨的逻辑,在读的时候常常会在一个部分思考很久,以至于难以去掌握这整本书的思路。我在读罗马书的时候,会不断地问自己问题,用这些问题去帮助连接上下文的逻辑,帮助我捋清楚思路。今天呢,我也会用问题来作为思考的主线。

首先,罗马书是书信的格式。一般书信呢,都要先介绍自己、问候对方,寒暄几句,然后再进入主题。但是保罗在写罗马书的时候,在开始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迫不及待进入主题了,上周的总结回顾中我们有特别思考过,他在对自己的身份、职分和责任进行介绍的时候,就完完全全地围绕着这本书的核心主题:也就是福音。

所以,进入罗马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福音?在罗马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1-7这七节经文,对福音做了一个精简的总结。他说这福音,不是现在、被我们这些使徒临时编造出来的,而是神借着众先知早早就预言了的,这福音也不是关于使徒们或者任何其他人,而是关于主耶稣基督,祂是被圣灵所证明的,是祂给了使徒,包括保罗自己,传扬福音的职分,也因此,保罗在14-15节中说,我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这在罗马的人。

那么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福音如此重要,以至于保罗如此迫切呢?这福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紧接着在1:16保罗就解释说,这福音极为重要,因为它不只是一个好消息,它是神的大能,而这福音的目的呢,则是神计划了它、设计了它,为了拯救任何一个相信神的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福音怎样拯救人呢?在1:17,保罗说,神的义是在这福音里显示出来,但是要显示出来呢,必须是“本于信,以至于信”,英文是from faith to faith, 从信心到信心,也就是说神的义在福音中,是通过从信心到信心这样的方式显明出来,为什么呢,保罗直接引用哈巴谷先知的话解释说,因为“义人必因信得生”,也就是说,只有信这福音的人才能因着这个信活着,而神的义,要在这个世界上显明,只能通过这些活着的、信神的人来传递。为什么神的义不能在不信的人身上显明呢?他们不也是活着的吗?在18节中保罗解释说,在不信的人身上显明的不是神的义,而是神的忿怒。这些人没有办法把神的义活出来,没有办法以一个活的生命显明神的义,而只能通过受审判的必死的样式显明神的忿怒。直白一点说,也就是信神的人,因着充满神的大能的福音,而活出一个有别于世人的,活泼有能力的生命来,人们就在其中看到了神的义;而不信的人,在罪和撒旦的邪恶权势的压榨下,面对必死的审判,一生的生命都是一个虚空、没有意义、没有属天的平安的死的生命,展现的是神的审判的忿怒。

但是其实在1:17-18这短短两句经文中,保罗对福音怎样拯救人的解释,是非常晦涩难懂的,什么是本于信以至于信,什么是义人必因信得生?对于这一点的正面解释实际上是跳到3:21才正式開始。而从1:19节开始,保罗暂时放下“福音怎样拯救人”这个问题,开始解释“为什么只有这福音能拯救人呢?难道没有其他方法来拯救人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此处保罗是怎样发展他的思路的,想象保罗在面对着人说话,简短地说了福音怎样拯救人,但是对面的人说,等等等等,你先不要说福音怎样拯救人,先讲讲为什么只有福音才能拯救人吧!难道没有其他方式吗?

于是在下面,1:19-第三章的结尾,保罗都是在解释为什么只有福音能拯救人。他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在19-20,他说神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放置了普遍的启示,这些普遍的启示,已经足够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有一位真神,不同于任何一个这世界所崇拜的偶像;这些普遍的启示,也足够让世人在听到关于神的信息的时候,不管是在旧约的时代,还是在新约的时代,都可以认识到这一位耶和华就是那位真神。这也是我们在旧约的时候不断地看到的信息,神行各样的奇事,通过祂的仆人发布各样的信息,让世人知道祂是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但是,人却不愿意承认祂,不仅不愿意承认祂,还故意地去抵挡和敌对祂。在旧约几千年的时间里,神一遍一遍重复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显明祂自己,人却也是不断地抵挡,不断地离开。因此在下面的1:21-32,保罗就用了三个任凭,告诉我们人拒绝普遍启示,抗拒神的结果,就是落入这可怕的任凭中,首先是神任凭人“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其次是神任凭人“放纵可羞耻的情欲”,最后是神任凭人“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这三个任凭是有递进的关系的,第一个任凭发自于人不拜神却拜偶像,导致他们心里存满邪情私欲,拜偶像污秽自己;因着这第一个任凭,他们与神敌对,就导致他们开始“放纵”这些邪情私欲,从心中所想变为行动,破坏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是他们的整个思想理念都“邪僻”了,连正路都无法找到,导致装满污秽,以至于走上死路,但是却不知悔改,还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撺掇别人和自己一样去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连一般的道德规范都违反的理念,却被认为是对的,甚至被尊崇,这就是邪僻的心,以至于人无法行合理的事。落入神的任凭是可怕的,因为这之后就是神的审判。在下面的经文,即2:1-16,保罗告诉读者,所有人都落在神的审判之下。这一段经文里中文用了“论断”这个词,但是这个词和神的“审判”的审判在原文里是同一个词。我们常常被这一段里的保罗告诉读者不要论断人而转移了视线,其实保罗在此处的重点是,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落在神的审判下,所以没有人有资格去审判他人。

在保罗的这个论述之后呢,可能犹太人就要发问了,说可是我们有律法啊?难道律法没有让我们与外邦人有所不同吗?于是保罗在2:17-29,就让犹太人思考,律法真的让你们与外邦人有本质的不同吗?保罗列举种种现象,证明律法下的犹太人,没有任何可以自夸的。那么这时候,進入第三章(3:1-20)犹太人读者肯定就会问,那么给我们律法有什么好处呢?虽然我们没有做到,但是我们知道神的律法,难道这不会让我们至少有那么一点点地不一样吗?保羅繼續論證說,沒有,一個義人都没有,律法也不能让人称义,在神的審判面前,有律法的猶太人和沒有律法的外邦人沒有任何不同。至此为止,保罗花了从1:19到3:20长长的一段经文,论述没有人能够通过福音之外的渠道来称义而得救,包括律法。

然后,在这个时候,进入到3:21,保罗才又回到先前的问题,就是福音是怎样拯救人的。保罗说,福音的功用,对于神来说,就是祂的义是在福音里,通过接受福音的人的信心,从一个人的信心传播到另一个人的信心,用这样的方式,用这些人的得救的生命,来将神的义在这个世界显明,这就是在1:17说到的本于信以至于信,那么福音的功用对于人来说是怎样的呢,就是人通过福音,因为相信福音的这个信心而被神称为义,也就是说他们被神称为达到了神的义的标准,于是就不再与神为敌而得到了拯救,这就是保罗在1:17所引用的“义人因信得生”。在紧接着的第四章呢,保罗又进一步以亚伯拉罕为证据来进一步解释,说明因信称义不是临时杜撰的,在摩西律法出来之先,亚伯拉罕就已经是因信称义的例子。

那么因信称义的好处是什么呢?保罗在第五章进一步解释说,因信称义带来的结果,第一就是让相信的人在基督里与神和好,其次就是相信的人在喜乐中充满盼望,最后,就是相信的人得着从圣灵浇灌的神的爱。这就是信,望,爱。

读者听到这里,说,OK,好吧,我了解了,相信福音的人,就因为这个信而被称义从而得了拯救,并带来喜乐、盼望和享受神的爱这样的祝福,那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美事唯有通过耶稣基督才能成就呢?于是在罗马书的第五章的后半部分,保罗就通过解释罪由亚当的悖逆进入世界做王,使一切的人都陷在审判之下,被律法定罪并且最后进入永远的死亡,来说明,翻转这个咒诅,同样是通过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胜过亚当的人,使神的恩典因着这个人的义进入世界做王,叫人能脱离律法的审判而得到永远的生命。

那么,读者又要问了,如果我只要信了,就脱离律法审判了,就得救了,就有永生了,这么好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我行我素啊,反正律法已经不再掌控我们了?这个问题其实在问的是人应当怎样回应福音。于是在第六章,保罗说绝对不可以顺从私欲放纵自己犯罪,不可做罪的奴仆,要做义的奴仆;到了第七章,他进一步解释说,不在律法之下不代表可以肆意妄为地犯罪,律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罪,让我们认识到自己靠着自己完全无法满足律法的要求,保罗在这里写下那著名的让我们心有戚戚焉的话,“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最后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这句话就是对行律法无法让人脱离罪的感叹,也是在回应前面的问题,告诉读者说,不要以为自己拿了天堂的门票后肆意妄为就会快乐,不会的,你们只会更加愁苦,因为你们知道了良善,想要良善,却情愿做罪的奴仆,因此行不出良善,就会愁苦。然后他继续说:“ 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也就是说,唯有靠着福音的能力才能脱离律法,唯有在耶稣基督里才不会被定罪。因此,在第八章的12-17,保罗总结说,我们对福音的回应,不可顺着情绪,应该是顺着圣灵而活。

那么这样的对福音的回应,带来的是什么结果呢?在8:18-20, 保罗说顺着圣灵而活,这样的对福音的回应,带来的是未来的荣耀(18-30)。但是这荣耀不是立即马上得到的,我们要忍耐等候,但这等候也并非是愁苦的等候,也不是孤单的等候,而是有圣灵的陪伴和帮助。在这样的上下文中,保罗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当我们使用这句话安慰人的时候,不要忘了保罗在这里所说的“益处“是什么,这益处不是摆脱暂时的困难,而是那使我们得自由的荣耀。保罗进一步说,神亲自预定祂拣选的人,差派祂的儿子成为这些人的榜样,又选召他们,称他们为义,赐圣灵帮助、陪伴他们,神为了这些人细细打造了一切,因此祂所拣选的一个都不会失去,这就是神的爱,神如此精心为祂所爱的人精心布置,因此,到了在第八章的结尾,保罗说“什么都不能叫我们与 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那么这里又有了一个问题,读者会问,保罗你说没有什么能让我们与神的爱隔绝,那么那些被称为神的子民,但是没有接受福音的犹太人呢?犹太人在神的救恩计划里究竟是什么角色?在第九章,保罗说,以色列人多數因为不信基督而跌倒,但這並不意味著神的應許就落空了,因為真正的「以色列」是憑著神的揀選和憐憫而生的。第十章,保罗说,雖然外邦人因信而称义、以色列的多數人因追求律法的義而失败,但是这个局面是暫時的。到了第十章,保羅进一步揭示神的奧祕说:以色列的心肠刚硬是為了讓福音臨到外邦人,但是终究有一天,「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因為神的恩賜和呼召是沒有後悔的。因此,不要轻看神给以色列人的恩典,虽然人都是不顺服的,但是神却将众人都圈在这不顺服中,以一些人的顺服激励另一些的不顺服,以至于所有人都蒙怜悯,这就是神的伟大又有恩慈的奥秘。没有什么让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是真实的。

从第六章至此的六章经文,保罗回答了我们对神的福音的回应应当是什么,就是要顺从圣灵而行。但是“顺着圣灵而行”太抽象了,具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于是从第12章到第14章,就是具体的基督徒生活行为准则,对神,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对世界,不可效法世界,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神的旨意;对人,要爱弟兄,祝福逼迫自己的,远离恶;对掌权的,要顺服;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要爱人如己,不可论断弟兄,不可使弟兄跌倒;不求自己的喜悦,倒要叫邻舍得益处;要彼此接纳,因为神不偏待人。

这就是罗马书的思路,从福音是什么,到福音的目的是什么,到为什么只有福音能拯救人,福音怎样拯救人,最后到被拯救的人应该当怎样回应福音,仔仔细细逻辑缜密地阐述福音。不过这个逻辑思路并不是平铺直叙的,它其中有很多情感的腾挪跌宕。这其中有一个特别突出地显示保罗的情感的词。在中文中,这个词就是我们多次看见的那个“断乎不能” ,“断乎不是”或者“断乎不可“,它们在希腊文中其实是一个词,是一种极为强烈的否定的语气,它的字面意思是 “愿这事绝不发生!”,表达保罗非常强烈的情绪,也是在神学上表示极其坚决的拒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可以翻译成“绝对不可以”,“想都不要想”。这个词在新约中一共出现过14次,都是在保罗书信中,其中有10次是在罗马书。在读这句经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脑补一下,就好似保罗忽然拍案而起,说“绝对不可以”,如果保罗是在讲道,一定会把听众吓一跳,这就是保罗当时表达的强烈语气。因此这十处的经文,代表的一定是在福音上特别谬误的论调,而这些谬误,也绝对不单单是罗马教会特有的,在后来以至于我们现在,都是常见的谬误。我们今天剩下的时间,就快速地过一下这10处的经文。

第一种谬误是在质疑神的性情,有两处“断乎不是“是属于这种问题。

第一处是在3:4,针对的问题是,神应许拯救犹太人,那么犹太人的不信是不是会让神对他们的应许失效,以至于废掉神的信实?保罗的答案是,绝对不会,神的信实不改变,绝对不要质疑神的信实。

第二处是在3:6, 针对的问题是,如果神要借着我们的不义显出神的义,可见我们犯罪是在帮助神,那么神审判我们岂不是祂不义?这也是我们常遇见的福音问题,是在钻逻辑的漏洞。保罗回答,绝对不是!没有一个人是义人,我们受审判乃是应该,我们得救乃是恩典;绝对不要质疑神的公义。

第二种谬误是误解律法与信心的关系,有三处“断乎不是“是归于这个谬误。

第一处谬误是在3:31,针对的问题是,既然人是因信称义,那律法岂不是被废掉了吗?保罗回答说断乎不可!因信称义不是废除律法,而是成全律法的真意,坚固了律法。

第二处是在7:7,针对的问题是,既然律法本身总是让罪显露,似乎与罪和死亡有关,而基督徒似乎要脱离律法才能结果子,难道这意思是指律法本身是罪吗?保罗回答说,“断乎不是!” 律法不是罪,而是显明罪。律法是圣洁的,但因人的罪性,律法反而刺激罪显露。律法本身是良善的。

第三处是在7:13,针对的问题是,如果律法是良善的,那么为什么这良善的心意却是让我死呢?保罗说,“断乎不是!” 死不是律法造成,而是罪借律法之机暴露出来。律法显明罪的可怕。

第三种谬误呢,是误解恩典,有两处“断乎不是“是归于这个谬误。

第一处是在6:2, 针对的问题是,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好叫恩典显多吗?是不是我们犯罪越多,又因着救恩得到赦免,就让神的恩典显得多?保罗回答说,断乎不可!我们已经向罪死了,怎能仍在罪中活着呢?向罪死了,就是我们应当是对罪是个死人,对罪不应该再有反应了。

第二处是在6:15,针对的问题是,我们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那就可以犯罪吗?保罗说:断乎不可!你们顺从谁,就是在作谁的奴仆。恩典不等同于纵容,恩典是让人脱离做罪的奴仆,让人可以作义的奴仆。

最后一种谬误是误解神的公义与拣选,有三处“断乎不是“是归于这个谬误。

第一处是在9:14,针对的问题是,神按自己的旨意拣选雅各不拣选以扫,那岂不是不公平吗?保罗说,“断乎不是!” 神有权柄施怜悯,也有权柄刚硬人心。神的拣选彰显祂绝对的主权与公义,不受人的公平观念限制。

第二处是在11:1,针对的问题是,神弃绝了祂的百姓以色列吗?保罗回答:断乎不是!他说我自己就是以色列人,以利亚时代神为自己存留余民,现在神也是在为自己存留以色列余民。神的拣选与应许不落空,神的救恩计划未完。

最后一处是在11:11,针对的问题是,以色列人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这里的跌倒的意思时无法改变的跌倒,也就是完全的灭亡。 保罗回答说,“断乎不是“,以色列的失足是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好让外邦人蒙恩,将来以色列也要得救。

保罗拍案而起、强烈反对的这些谬误,其实历世历代都不断地出现在对福音的误解中,或是质疑神的性情,不相信祂的公义、美善和信实,或是质疑律法的功用,认为律法已过而轻看律法,或是滥用神的恩典,以为自己反正有了天堂门票,可以放纵自己,或是怀疑神的拣选的权柄,质疑神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当我们对福音产生疑惑的时候,务必思考反省自己是在哪里被诱惑,重新回到纯正美善的福音中。

好的,到这里呢,我们就结束了罗马书的学习。罗马书是非常精彩的书,在逻辑上极为严谨,在情感上也是极为充沛,也许我们的确应该如马丁路德所说的,每日背诵,灵魂与之日日接触。好的,我们今天的回顾与总结就到这里,愿主祝福大家下一周的学习。我们下周,相约“谦理之行”,不见不散!

经文 提出的质疑 保罗的回应(μὴ γένοιτο) 神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