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第一句话:愤怒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路加福音 23:34

要点:

文章体现了基督教关于宽恕、爱敌人等核心教义的深刻思考。

在人类的情感中,愤怒这种激情比任何其他情感都更深深根植于人的理性本性中。愤怒和理性可以很好地兼容,因为愤怒是基于理性的,理性会权衡所受的伤害和应当要求的补偿。除非有人以某种方式伤害了我们——或者我们认为他伤害了我们,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愤怒。

但是,并非所有的愤怒都是有罪的,因为确实存在义怒这样的东西。我们在我们蒙福的主洁净圣殿时,看到了义怒最完美的表达。在逾越节庆典时,祂穿过圣殿阴暗的门廊,发现贪婪的商人们在每个角落都在剥削那些需要羔羊和鸽子用于圣殿祭祀的敬拜者。

祂用小绳子制成鞭子,以平静的尊严和美丽的自制力穿过他们中间,这种自制力比鞭子更令人信服。祂用鞭子赶出牛羊。用祂的手,祂推翻了兑换银钱者的桌子,他们在地板上爬着捡拾滚动的硬币。用祂的手指,祂指向卖鸽子的人,吩咐他们离开外院。祂对所有人说:”把这些东西拿走,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这里应验了圣经的教训:”生气却不要犯罪”,因为在三种条件下愤怒不是罪:如果愤怒的原因是正当的,例如为维护神的荣耀;如果它没有超过原因所要求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它被控制住了;如果它很快平息:”不可含怒到日落。”

在这里我们所关心的不是义怒,而是不义的愤怒,即那种没有正当理由的愤怒——过度的、报复的、持久的愤怒;那种对神的愤怒和仇恨已经在地球表面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摧毁了宗教;那种不仅针对神,也针对同胞的仇恨,被那些谈论和平却以战争为荣的阶级斗争门徒们煽动;那种使血液涌到表面的红色愤怒,和使血液沉到深处、使脸色苍白的白色愤怒;那种寻求报复、以牙还牙、以拳对拳、以眼还眼、以谎还谎的愤怒;那种紧握拳头准备击打的愤怒,不是为了保卫所爱的,而是为了攻击所恨的;总之,这种愤怒将摧毁我们的文明,除非我们用爱来扼制它。

我们蒙福的主来为愤怒的罪做补偿,首先是教导我们祷告:”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然后给我们一条诫命:”要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更具体地,祂还说:”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

报复和报复是被禁止的:”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这些诫命因为我们主的实践而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当格拉森人因为祂把一个受苦的人看得比一群猪更重要而对祂发怒时,圣经没有记录任何反驳:”祂就上了船,渡过海去。”对于用铁拳击打祂的士兵,祂温和地回应:”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对愤怒的完美补偿是在各各他山上做出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愤怒和仇恨把我们的主带上了那座山。祂自己的百姓恨祂,因为他们要求将祂钉十字架;律法恨祂,因为它抛弃了公义来定罪公义;外邦人恨祂,因为他们同意祂的死亡;森林恨祂,因为它的一棵树承担了祂体重的负担;花朵恨祂,因为它们编织荆棘作为祂的冠冕;大地的深处恨祂,因为它提供了钢铁作锤子和钉子。

然后,仿佛要将所有这些仇恨个人化,世界历史上第一代紧握的拳头站在十字架下,向神的脸挥舞着。即使今天,他们后裔的心也冻结成拳头。

当我们凝视那些紧握的拳头时,我们不禁感到,如果说愤怒在什么时候是正当的,如果说正义在什么时候可以恰当地审判,如果说权力在什么时候可以正当地打击,如果说无辜在什么时候可以合法地抗议,如果说神在什么时候可以公正地对人进行报复——那就是在那一刻。

然而,就在镰刀和锤子联合起来割掉各各他山上的草来竖立十字架,并把钉子钉穿双手以使道成肉身之爱的祝福变得无能为力的那一秒,祂,像一棵用香水沐浴杀死它的斧头的树,从祂的唇间为地球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落下了对愤怒和仇恨的完美补偿:为紧握拳头的军队的祷告,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现在最大的罪人可以得救;现在最黑暗的罪可以被涂抹;现在紧握的拳头可以被打开;现在不可饶恕的可以被饶恕。当他们最确信自己知道在做什么时,祂抓住了为他们的罪行开脱的唯一可能理由,并以慈爱之心的全部热情向祂的天父恳求:无知——”他们不晓得所做的。”如果他们确实知道自己在把爱钉在树上时在做什么,并且仍然继续这样做,他们永远不会得救。他们会被定罪。

只有因为拳头是在无知中紧握的,它们才可能被打开成合拢的手;只有因为舌头是在无知中亵渎的,它们才可能在祷告中说话。救他们的不是他们有意识的智慧;而是他们无意识的无知。

十字架上的这句话教给我们两个教训:宽恕的理由是无知;宽恕没有限制。

宽恕的理由是无知。神圣的无辜找到了这样的宽恕理由;有罪的人当然更应该如此。彼得的第一次五旬节讲道就用这个无知的借口来为记忆犹新的十字架受难辩护:”生命的主,你们杀了祂……弟兄们,我晓得你们做这事是出于无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

如果有对邪恶的完全意识、完全的深思熟虑、对行为后果的完全理解,就没有宽恕的余地。这就是为什么堕落的天使没有救赎。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非常无知——对自己无知,对他人也无知。

对他人无知!我们对他们的动机、他们的善意、围绕他们行为的环境了解得多么少。当别人对我们施行暴力时,我们也经常忘记我们对他们的内心了解得多么少,并说:”我看不出他们有丝毫借口;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然而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耶稣找到了借口:”他们不晓得所做的。”

我们对邻居内心一无所知,因此我们拒绝宽恕。耶稣彻底了解人心,正因为祂了解,祂宽恕了。拿任何一个行动场面,让五个人观看,你会得到五个不同的关于发生了什么的故事。他们中没有人看到所有方面。我们的主看到了,这就是为什么祂宽恕。

为什么我们可以为我们对邻居的愤怒找到借口,却拒绝在邻居对我们愤怒时承认同样的借口?我们说如果别人完全理解我们,他们会宽恕我们,他们对我们愤怒的唯一原因是”他们不理解”。

为什么这种无知不能相互的呢?我们不能像我们说他们对我们的动机无知一样,对他们的动机无知吗?我们拒绝为他们的仇恨找借口,这难道不是默认地意味着,在类似情况下,我们自己也不配被宽恕吗?

对自己的无知是宽恕他人的另一个理由。不幸的是,我们最不了解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对邻居的罪、弱点和失败的了解比对我们自己的了解要好一千倍。批评别人可能是坏事,但缺乏自我批评更糟糕。

如果我们先批评自己,那么批评别人就不那么错误了,因为如果我们先把探照灯照向自己的灵魂,我们永远不会觉得我们有权把它照向任何其他人的灵魂。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真实状况无知,我们才没有意识到我们多么迫切需要宽恕。

我们曾经得罪过神吗?祂有权对我们愤怒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些如此迫切需要宽恕的人,要努力不通过宽恕他人来购买宽恕呢?答案是因为我们从不反省自己的良心。

我们对自己的真实状况如此无知,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只比我们的姓名、地址和我们拥有多少财产多一点;对于我们的自私、嫉妒、诽谤、罪恶,我们一无所知。事实上,为了我们永远不了解自己,我们讨厌寂静和孤独。免得我们的良心与我们进行难以忍受的对话,我们在娱乐、分心和噪音中淹没了它的声音。如果我们在别人身上遇到自己,我们会恨他们。

如果我们更了解自己,我们会更宽恕他人。我们对自己越严格,对他人就越宽容。从未学会服从的人不知道如何指挥,从未约束自己的人不知道如何慈悲。

总是自私的人对他人不友善,而对自己最严格的人对他人最友善,正如知识最少的老师对学生总是最不宽容的。只有一位把自己看得如此轻微以至于成为人并像罪犯一样死去的主,才能宽恕那些钉死祂的人的软弱。

错误的不是仇恨;错误的是恨错了东西。错误的不是愤怒;错误的是对错误的东西愤怒。告诉我你的敌人,我就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告诉我你的仇恨,我就告诉你你的品格。

你恨宗教吗?那么你的良心在困扰你。你恨富人吗?那么你贪婪,你想变富。你恨普通工人吗?那么你自私,是个势利鬼。你恨罪吗?那么你爱神。你恨你的仇恨、你的自私、你的急躁、你的邪恶吗?那么你是一个好灵魂,因为”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从十字架上第一句话中得出的第二个教训是,宽恕没有限制。我们的主宽恕时祂是无辜的,不是因为祂自己被宽恕了。因此,我们必须宽恕,不仅当我们被宽恕时,甚至当我们是无辜时。

宽恕限制的问题曾经困扰彼得,他问我们的主:”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彼得认为说”七次”是在延伸宽恕,因为这比犹太拉比们所规定的多四次。

彼得提出了一个超出这个限制就不再宽恕的界限。他假定被宽恕的权利在七次过犯后自动放弃。这相当于说:”如果你从不欠我超过七美元,我放弃向你收债的权利,但如果你超过这个数额,那么我进一步取消债务的义务就停止了。我可以为了八美元掐死你。”

我们的主在回答彼得时说,宽恕没有限制;宽恕是放弃所有权利和否认限制。”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这不是字面意思的490次,而是无限次。然后救主继续讲了那个不义管家的比喻,他在被主人免了一万他连得的债务后,立即掐住欠他一百便士的同伴。这个无情的管家拒绝对他的债务人慈悲,结果自己的慈悲也被撤销了。他的罪不是需要慈悲却拒绝显示慈悲,而是已经得到慈悲却仍然无情。”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

因此要宽恕,我们就会被宽恕。放弃我们对他人的愤怒,神就会放弃祂对我们的愤怒。审判是一场收获,我们种什么就收什么。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弟兄们播种愤怒,我们就会收获神公义的愤怒。不要论断人,我们就不被论断。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从心里宽恕他人,在审判日,全智的神会允许祂自己做一件非常不寻常的事:祂会忘记如何加法,只知道如何减法。那位从永恒就有记忆的神将不再记得我们的罪。因此,我们将再次通过神圣的”无知”得救。

如果我们以他们不晓得所做的为理由宽恕他人,我们的主就会以祂不再记得我们所做的为理由宽恕我们。很可能如果祂看到一只手现在在听到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话后,友善地祝福敌人,祂甚至会忘记它曾经是一个沾满基督教世界鲜血的紧握拳头。

“你还敢冒险继续活在罪中,
再次钉死你垂死的主吗?
祂的痛苦还不够吗?祂必须
再流血吗?哦,我们有罪的快乐必须
以祂的痛苦为食,增加
荣耀之主悲惨受难的故事!
难道没有怜悯吗?难道没有悔恨
在人心中吗?难道在所有慈悲
与人心之间有坚固的分离吗?
永远分开——永不再相遇?
我们身上没有慈悲:只有祢,
甜美的耶稣,为我们拥有慈悲,我们对祢
没有慈悲:祢已经垄断了我们的市场
所有都在上面,我们在下面一无所有:
不,蒙福的主,我们没有凭借
来服务我们无助的自己:除非我们呼求
祢,祢是我们的救主,有权柄
给予,而我们每时每刻钉死祢:
主啊,我们对祢残忍,对我们自己也残忍;
耶稣宽恕我们;我们不晓得所做的。”
——弗朗西斯·夸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