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圣洁不是可有可无的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 希伯来书 12:14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的得救,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人圣洁吗?
在这个问题上,圣经在两个方面是清楚的。第一,即便是最好的基督徒,凭着个人的圣洁,也永远不能在自己里面赚取救恩。在神圣洁的律法面前,我们的一切义都像污秽的衣服(以赛亚书 64:6)。我们最好的行为也沾染着不完美与罪恶。正如几百年前一位圣徒所说:“就连我们悔改的眼泪,也需要被羔羊的宝血洗净。”第二,圣经一再提到基督在我们身上的顺服和义:“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马书 5:19)“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得前书 3:18)这两段经文教导了基督为我们成就的两方面工作,通常称为祂的“主动顺服”和“被动顺服”。
“主动顺服”是指基督在世上的无罪生活,祂完美的顺服和绝对的圣洁。这完美的生命归算给一切信靠祂得救的人。“被动顺服”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在那里祂完全偿还了我们的罪债,平息了神向我们发的忿怒。在希伯来书 10:5-9 中,我们读到基督来是要遵行父的旨意。接着作者说:“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希伯来书 10:10)所以,我们在神面前的圣洁,完全依赖于耶稣基督为我们成就的工作,这出于神的旨意。
那么,希伯来书 12:14 是否指的是我们在基督里所拥有的这种圣洁呢?不是,因为这里作者说的是一种我们必须去追求的圣洁——我们要“追求…圣洁”。没有这种圣洁,作者说,没有人能见主。
圣经既提到我们在基督里在神面前的圣洁,也提到我们要在生活中追求的圣洁。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救恩就是使人进入圣洁的救恩:“神召我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撒罗尼迦前书 4:7)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人说:“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人。”(哥林多前书 1:2)这里的“成圣”是“被分别为圣”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藉着基督在神面前被分别为圣,同时蒙召在生活中成为圣洁。
因此,希伯来书的作者是在提醒我们,要认真对待个人实际的圣洁。当圣灵在我们得救时进入我们的生命,祂来就是要使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成为圣洁。如果我们内心连一点渴望讨神喜悦的圣洁生活的愿望都没有,就必须认真反思我们对基督的信心是否真实。
诚然,这种圣洁的渴望在起初可能只是一点火花,但它应当渐渐燃烧成烈火——一种全然讨神喜悦的生活的渴望。真正的救恩会带来被成圣的愿望。当神藉着基督拯救我们时,祂不仅救我们脱离罪的刑罚,也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主教赖尔说:“我怀疑,我们是否有任何根据可以说,一个人可能得救却不将自己分别归给神。他当然可以、也必会在恩典中长进,越来越归给神;但如果他在得救重生的那天没有将自己献给神,那么我不知道‘得救’是什么意思。”
我们得救的全部目的,就是“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以弗所书 1:4)。如果一个基督徒仍旧继续活在罪中,那就是与神拯救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三百年前的一位作者这样说:“那些不在乎圣洁的人,所渴望的救恩真是奇怪……他们想借着基督得救,却仍停留在属肉体的状态……他们希望罪得赦免,不是为了今后能与神同行相爱,而是为了可以无所顾忌地继续与神为敌,不必担心刑罚。”
因此,圣洁不是得救的条件——那将是行为称义——而是借着信靠基督而领受的救恩的一部分。天使对约瑟说:“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 1:21)
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人能真正信靠耶稣基督得救,而不同时信靠祂使自己成圣。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在归向基督时必须有意识地渴望圣洁,而是说,那位在我们里面产生得救信心的圣灵,也会在我们里面产生对圣洁的渴望。祂绝不会单单创造前者而没有后者。保罗说:“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提多书 2:11-12)带来救恩的恩典,同时也教导我们弃绝不敬虔的生活。我们不能只接受神的恩典的一半。如果我们真的经历了神的恩典,就一定既经历罪得赦免,也经历脱离罪的辖制。这正是雅各在那段难解的“信心与行为”经文中(雅各书 2:14-26)所要表达的意思:没有行为(也就是没有圣洁生活)的“信心”,不是活的信心,而是死的信心,不比鬼魔的信心好。
神的本性要求基督徒的生活必须有圣洁。当祂呼召我们得救时,祂呼召我们与祂和祂的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翰一书 1:3)。但神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翰一书 1:5)。那么,如果我们继续行在黑暗中,又怎能与祂相交呢?
圣洁是与神相交的必要条件。大卫问:“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诗篇 15:1)换句话说,就是:“主啊,谁能与你相交?”接下来的四节经文可以总结为:“行为圣洁的人。”
祷告是我们与神相交的重要部分,但诗人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篇 66:18)这里的“注重罪孽”是指心中怀着某个罪,爱它到不愿放弃的地步。我明知它存在,却为它辩解,就像孩子说:“是他先打我的。”当我们抓住某个罪不放时,我们就不是在追求圣洁,也不能与神相交。神并不要求我们必须完全无罪才能与祂相交,但祂要求我们对圣洁要认真——对自己生命中的罪感到忧伤,而不是为它找理由;并且殷切地将追求圣洁当作生活方式。
圣洁也是我们属灵健康所必须的。圣经说:“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希伯来书 12:6)这句话预设了我们需要被管教,因为神不会随意施行管教。祂管教我们,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
若持续不顺服,就会使我们更需要被管教。哥林多教会中有些人持续不顺服,甚至到了神必须收回他们性命的地步(哥林多前书 11:30)。
大卫这样描述耶和华的管教:“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力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诗篇 32:3-4)
当神指出我们生命中的某个罪时,我们必须听从并采取行动。若不去处理,就会招致祂的管教。有一次冬天清晨,我开车转进我工作的“领航者”机构总部的车道时,车子失控,撞上了拐角的栅栏柱。之前已经有人撞弯了那根柱子,我只是加大了它的倾斜角度。我虽然几次感到神温柔的催促,却一直没告诉物业主管。两个星期后,我又发生了一次小事故。在十五年以上没有事故的驾驶记录之后,我知道神在提醒我,于是打电话给物业主管,报告第一次事故,并提出要付新柱子的费用。正如彼得所说:“你们在世寄居的时候,要存敬畏的心度日。”(彼得前书 1:17)神非常看重祂百姓生命中的圣洁,为此祂会施行管教。
圣洁也是我们有效服事神的必要条件。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 2:21)圣洁与有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把不洁的器皿献给神来使用。
使我们事奉有果效、赋予我们能力的,是圣灵。要注意,祂被称为“圣灵”,也就是“圣洁的灵”。当我们顺着罪性而行,活在不圣洁中时,神的灵就会忧伤(以弗所书 4:30),祂也不会兴旺我们的事奉。这里不是指我们一时跌倒、立刻悔改认罪的情况,而是指一种持续不圣洁的生活方式。
圣洁也是我们得救确据所必需的——不是在得救的那一刻,而是在一生的过程中。真正的信心总会借着果子显明出来。“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 5:17)
我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基督徒,他父亲来探访。他们已有多年未见,自他信主以来也没见过面。他渴望向父亲作见证,我们为此一起祷告,希望他能有效地向父亲传福音。
几天后我问他情况如何。他告诉我,他的父亲说自己十岁时在布道会上“走到台前”并信了主。我问这位年轻人:“你成长的这些年里,有没有看见你父亲是基督徒的任何证据?”他的回答是:“没有。”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这人的救恩有把握呢?他快六十岁了,却从未在儿子面前表现出任何属基督的证据。
我们在基督里的唯一安全凭据,就是一个圣洁的生活。约翰说,凡有永生盼望的,就洁净自己,像基督洁净一样(约翰一书 3:3)。保罗说,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马书 8:14)。如果我们对圣洁一无所知,却自以为是基督徒,那么我们里面并没有圣灵。凡自称是基督徒的人,都应当问自己:“我的生命中有没有实际的圣洁?我是否渴望并追求圣洁?我是否为自己缺乏圣洁而忧伤,并恳切寻求神的帮助来成为圣洁?”进入天国的,不是那些口称认识基督的人,而是那些生命圣洁的人。即使有人做了“伟大的基督徒工作”,若不遵行神的旨意,也不能进天国。耶稣说: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 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