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第一章 福音不是圣经的全部

2. 福音是宣告我们已经被拯救的好消息

我们得救是从什么中被拯救出来?我们是从何种危险中得救?新约中关于福音的描述表明,我们被拯救是脱离“将来的忿怒”(帖前1:10),即历史终结时神的忿怒。这忿怒不是一种无情的力量,而是神的忿怒。我们与神的关系破裂,陷入与神隔绝的状态。

保罗在《罗马书》中对福音的详细阐述(罗1:18–32)将神的忿怒视为人类处境的核心问题。神的忿怒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追溯到《创世记》3:17-19,因为人的罪,神的咒诅降临到整个受造界。与神隔绝的结果包括:

  1. 内心的疏离:我们在心理上与自己隔绝,感受到羞耻和恐惧(创3:10)。
  2. 人际的疏离:我们在社会上彼此隔绝。亚当和夏娃因羞耻而用衣服遮盖自己(创3:7),性别之间也出现冲突(创3:16),并且在人与人之间开始相互推诿和指责(创3:11-13)。
  3. 与自然的疏离:我们在身体上与自然隔绝,经历忧伤、劳苦、身体衰退和死亡(创3:16-19)。甚至地也因罪被咒诅(创3:17;参罗8:18-25)。

自伊甸园以来,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痛苦、疾病、贫穷、种族主义、自然灾害、战争、衰老和死亡——这一切源于神对世界的忿怒和咒诅。世界已经失序,我们需要拯救。然而,这些“横向”的问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根本问题是“纵向”的——我们与神的关系破裂。

所有人类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与神隔绝的结果。罗马书5:8和哥林多后书5:20中强调,我们需要与神和好。要真正拯救人类,首要且最关键的,是修复我们与神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痛苦与咒诅的影响。

3. 福音的信息是关于耶稣基督已经完成的工作,目的是修复我们与神的关系。

成为基督徒意味着身份的改变。约翰一书3:14清楚地说:“我们已经出死入生”,而不是“我们正在出死入生”。这说明你要么在基督里,要么不在;要么被赦免、被接纳,要么没有;要么拥有永生,要么没有。

成为基督徒的核心在于相信并接受耶稣的工作,这会立即改变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马丁·劳埃德·琼斯医生常用一个问题来测试人们对福音的理解:“你现在准备好说自己是基督徒了吗?”很多人会犹豫,然后回答:“我觉得我还不够好。”他对此的回应是:“这表明他们仍然专注于自己,认为必须让自己变得足够好才能成为基督徒。这听起来很谦虚,但实际上是撒旦的谎言,是对信仰的否定。因为你永远不可能足够好,没人可以靠自己变得足够好。基督教救恩的本质是承认他(耶稣)足够好,而我在他里面!”

这强调了成为基督徒不是依靠个人的善行或努力,而是完全依靠耶稣基督的成就。通过信靠和依赖耶稣的工作,我们与神的关系会立刻改变,我们被接纳为神的子民。

J.I. Packer在他的名文中将福音总结为一句话:“神拯救罪人”,这是福音的核心:

  1. 神:三位一体的耶和华——父、子、圣灵,共同以主权的智慧、能力和爱完成救恩。父选择人,子通过救赎完成父的旨意,圣灵通过更新执行父与子的计划。
  2. 拯救:神从始至终完成一切,从人死在罪中到享有荣耀的生命,包括计划、成就和传达救赎,呼召、保守、称义、成圣和得荣耀。
  3. 罪人:神找到的人类,他们有罪、污秽、无助、无力,无法依靠自己行出神的旨意或改变自己的属灵状况。

福音的核心是:神主动施恩拯救完全无助的罪人,这是纯粹的恩典,与人的行为无关。

福音不是福音的结果

福音的核心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已经为我们成就的事。然而,福音会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恩典以及由此产生的善行必须既加以区分,又紧密相连。福音本身、福音的结果及其影响之间需要被正确处理——既不能混淆,也不能分离。

路德的教导:“我们单凭信心得救,但不是靠一种没有行为的信心得救。”他的意思是,真正的福音信仰必然会带来善行,但救恩完全不是因善行而来。信心和行为不可混为一谈,但也不能彼此分离(弗2:8-10;雅2:14, 17-18, 20, 22, 24, 26)。

相信福音会使我们关心贫穷者,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但正如信心和行为不可分离或混淆一样,福音的结果也绝不能与福音本身混为一谈。例如,有些人会这样讲:“好消息是神正在医治并将医治世界的所有伤痛,因此福音的工作就是为世界的公义与和平努力。”这种说法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具体内容不正确,而在于它将结果误认为原因,将福音是什么与福音做了什么混淆。

福音的核心是耶稣基督完成的救赎工作

保罗在谈到更新的创造时指出,新天新地之所以有保证,是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恢复了我们与神的关系,使我们成为真正的儿女(罗8:1-25)。当我们领受“儿子的名分”时,我们的身体和整个受造界都会被赎回。这份“产业”(弗1:13-14)是基于基督已经完成的工作,而不是我们所做的努力。

因此,福音不是一种“神圣的世界改造计划”,而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代赎之工。福音的重点不是“加入某个神的国计划”,而是接受基督已经完成的工作。如果我们将福音定义为一种靠行为得救的方式,就偏离了真正的“因信称义”。

福音首先解决人与神的关系问题

正如J.I. Packer所说,福音确实带来了苦难和不公的解决方案,但这些都依赖于首先解决人类与造物主之间最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清楚说明,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基于恢复与神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在误传福音的信息。

传扬福音的方式

圣经明确指出福音是通过宣讲传播的(而非仅靠善行)。虽然爱心的行为(如彼此相爱、帮助有需要的人)是福音的见证和辅助,但它们本身并不能使人认识基督得救。正如弗朗西斯·谢弗所言,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是非信徒判断福音真实性的标准,基督徒的社区生活是“最终的辩护”(约17:23,13:35)。

福音有两个对立的敌人

古教父特土良曾说过一句话:“就像耶稣被钉在两个强盗之间,福音也总是被钉在这两种错误之间。”这两种错误通常被称为律法主义(legalism)和反律法主义(antinomianism)。它们也可以被描述为道德主义(moralism)和相对主义(relativism)或实用主义(pragmatism)。这两种错误不断试图腐蚀福音信息,并剥夺福音的能力。 • 律法主义主张:我们必须过圣洁、良善的生活才能得救。 • 反律法主义则声称:因为我们已经得救,所以我们不需要过圣洁、良善的生活。

福音的核心挑战 福音常常在律法主义和反律法主义之间寻找平衡。如果福音信息稍微偏向“你必须信并行善才能得救”,或者“神爱每个人,无论他们怎样”,那么这种信息无法实现福音应有的生命转变、心灵塑造的能力。

福音的本质 福音不是普通的教义或伦理道德,而是神通过基督为我们成就的救恩,目的是恢复我们与神的关系,并最终消除世界上罪的所有后果。福音的内容包括: 1. 谁是神 2. 我们为什么需要救恩 3. 神为拯救我们所做的工作

要理解福音,我们需要了解整个圣经的基本教义。例如: • 如果我们不了解三位一体、基督的道成肉身、原罪和罪的概念,就无法明白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工作。 • 如果我们不理解神的“忿怒”,就无法明白基督代赎的意义。

圣经与福音的关系 新约常用旧约的语言解释基督的工作,如祭司、献祭和约的概念。这表明我们不仅要宣讲圣经内容,更要传讲福音。然而,如果听众对圣经的基本教义不了解,他们很难抓住福音的核心。

理解圣经和福音的关系 1. 圣经知识是理解福音的前提 圣经的整体教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音。 2. 福音是圣经的核心主题 越深入理解圣经,我们就越能看到圣经的核心主题是福音本身。

福音有多个层面(或章节)

福音是好消息,它的核心是神已经为我们完成了救恩,而不是我们需要为神做什么。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当我们深入探讨“这好消息是关于什么?”或者“为什么它是好消息?”时,福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便显现出来。

福音的层面(或章节) 1. 关于神的好消息 福音首先是关于神的品性与作为的。它揭示了神的圣洁、公义、爱与怜悯,表明神如何通过基督的工作来彰显祂的荣耀。 2. 关于我们的好消息 福音告诉我们,我们因罪与神隔绝(罗3:23),但通过基督的代赎,我们可以被赦免,与神和好(罗5:1)。 3. 关于救赎的好消息 福音宣告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救赎,使我们摆脱罪恶的权势,并得以进入永生(约3:16)。 4. 关于新创造的好消息 福音不仅是关于个人的救恩,也是关于整个受造界的更新。神通过福音恢复万物,将来会带来新天新地(罗8:21)。

福音的简单性与深度 • 简单性 福音的核心信息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死而复活,成就了救恩”。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接受的简单真理。 • 深度 当我们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救恩?”、“救恩如何成就?”以及“救恩的结果是什么?”时,福音的深度和复杂性显现出来。这包括神学问题如罪的本质、神的忿怒与爱如何和谐,以及新创造的盼望等。

必要时使用言语传福音

流行的说法“传福音,必要时使用言语”(Preach the gospel; use words if necessary)既有帮助,也容易引起误解。如果福音的核心是我们必须做什么才能得救,那么它可以通过行动来表达,因为人们可以模仿这些行为。但如果福音的核心是神已经为拯救我们完成的工作,以及我们如何通过信心接受它,那么福音只能通过言语来传递。

信心来自听道

福音的信息需要通过言语来清楚表达。没有听见真理,人就无法相信福音,这也是为什么圣经强调宣讲的必要性: 1. 福音的真理需要被保护 加拉太书2:5指出,异端会危害福音的真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清晰的言语来捍卫和传递福音。 2. 福音需要通过说服传播 腓立比书1:16强调,福音需要通过理性说服来使人相信。这表明福音不仅是一种体验或行动,更是一种可以通过言语传递的真理。 3. 福音是“真理之道” 以弗所书1:13称福音为“真理的道”,表明福音本质上是一条需要通过言语来传播的真理信息。 4. 通过宣讲推进福音 以弗所书6:19和歌罗西书1:23明确教导,福音的传播特别依赖于言语沟通和宣讲。

如何理解“福音是什么?”

回答“福音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两种基本方式:
1. 个人视角:如何与神和好?
这种方式回答的是“我必须做什么才能得救?”这是一个关于个人的福音信息,旨在解释一个有罪的人如何能够与圣洁的神和好,并因而改变生命。回答的重点包括:
- 神是谁
- 罪是什么
- 基督是谁以及他做了什么
- 信心的意义
这些内容通常以命题的方式呈现。
2. 世界视角:神如何更新世界?
这种方式回答的是“这个世界有什么盼望?”这是一个关于世界的福音信息,解释世界的起源、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修复和更新世界。回答的框架包括:
- 创造
- 堕落
- 救赎
- 恢复
这些内容展现了福音作为一个完整故事的情节。

两种方式的平衡

单独回答第一个问题可能导致福音被误解为一种满足个人灵性需求的宗教工具,比如脱离罪恶和内疚。这种方式可能忽视了神最初创造的美好和祂对物质世界的关怀,导致听众将基督教视为一种从世界逃离的途径。

然而,只强调福音作为世界更新的叙事更为危险,因为它告诉人们神如何拯救世界,却没有解释他们如何与神和好并成为这个拯救计划的一部分。如果缺少关于个人得救的信息,那么福音就不完整。

福音的完整叙事

J.I. Packer指出,尽管圣经的大叙事帮助我们理解神如何通过基督实现祂的救赎计划,但每一卷新约书信都以某种方式回应路德的问题:“一个软弱、有罪的罪人如何能找到一位恩典之神?”真正的基督信仰始于这个发现。如果只专注于圣经的宏大叙事而忽略个人层面的回应,这会在理解福音时造成障碍。

完整的福音框架可以结合叙事和命题: • 叙事方法提供故事的背景和脉络(如创造、堕落、救赎、恢复)。 • 命题方法直接提供问题的答案(如信心、罪、基督的工作等)。

福音的核心章节

福音一词在圣经中,指的是耶稣基督完成的救赎工作。因此: • 章节1:神与创造和章节2:堕落与罪是背景信息,帮助理解耶稣的工作。 • 章节4:信心是关于我们如何回应基督救恩的引导。 • 章节3:救赎的核心集中于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代赎以及带来的世界恢复,这是福音的核心内容。

总结 福音是关于耶稣基督救赎工作的好消息,同时包括丰富的背景和回应框架。通过将叙事与命题结合,我们既能清晰传达福音的核心内容,也能让听众看到福音如何融入整个圣经的宏大故事中。这种平衡的方式更能让人理解福音的深度与完整性。

我们从哪里来?

答案:神。 1. 神是唯一的创造者 神是无限的,在能力、良善和圣洁上无与伦比,同时也是一位个人的、充满爱的神,祂通过圣经向我们说话。世界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这位独一真神的创造(创世记1章)。 2. 神为何创造世界? 神创造世界和人类的原因,体现了基督教对神的独特理解。神是三位一体的,祂的本质中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神从永恒中彼此相爱、荣耀、服侍和享受彼此。如果神只是单一位格,那么祂在创造其他生命之前就不会有爱,也不会以爱和关系为核心。但因为神是三位一体,爱、友谊和关系是祂本质的一部分,也是现实的核心。 3. 神创造的目的 三位一体的神并不是为了获得爱或喜乐才创造我们,因为祂在永恒中已经拥有了这些。祂创造我们是为了分享祂的爱和喜乐(约17:20-24)。因此,祂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希望我们以敬拜、认识和服侍祂的方式生活,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

为什么世界出了问题?

答案:罪。 1. 罪的本质 神创造我们是为了敬拜和服侍祂,并彼此相爱。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生活,我们将完全幸福,并享受一个完美的世界。然而,人类选择了背离神,拒绝祂的权柄,转向自我中心的生活。由于与神的关系破裂,其他一切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的内心以及人与受造界的关系——也随之破裂。这导致了属灵、心理、社会和物质的全面衰败。 2. 罪的两大后果 • 属灵的捆绑(罗6:15-18) 我们可能相信神,或者完全不相信,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让祂成为我们最大的盼望、良善和爱。相反,我们试图通过其他事物来控制自己的生活,比如金钱、事业、家庭、权力、爱情、舒适等。然而,这些事物最终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奴役。我们为追求这些目标过度劳累,害怕失去它们,因障碍而愤怒,失去它们时陷入绝望。 正如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去世前的一次演讲中提到: “每个人都在敬拜,只是我们可以选择敬拜什么。如果你敬拜金钱或物质,你永远觉得不够;敬拜美貌和吸引力,你会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敬拜权力,你会感到软弱和恐惧;敬拜智慧和聪明,你会觉得自己愚蠢,总担心被揭穿。”

这种偶像崇拜成为人类的默认模式,带来无尽的捆绑。 • 罪的定罪(罗6:23) 罪不仅带来痛苦,也带来定罪。人常说:“我虽然不宗教化,但我是个好人,这就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假设有一位贫穷的寡妇,她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儿子毕业后,过着正直、努力和善良的生活,但却几乎不再与母亲联系。尽管他的行为符合母亲的教导,但他对母亲的忽视却让人难以接受。同样,神创造了我们,我们欠祂一切。如果我们不为祂而活,仅仅“过好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欠下了必须偿还的债。

如何让一切变得正确?

答案:基督。

第一:通过道成肉身(Incarnation)

耶稣基督通过道成肉身进入世界,使一切开始变得正确。

C.S.路易斯曾用一个比喻说明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和神的关系不是像一楼的人与二楼的人那样,而是像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与莎士比亚之间的关系。哈姆雷特(角色)只能了解莎士比亚(作者)选择在剧本中透露的信息。同样,如果没有神主动显明自己,我们对神的认识将极其有限。

然而,基督教相信,神不仅给我们信息,祂亲自进入了人类的历史。这类似于作家多萝西·塞耶斯在她的侦探小说中“写入”自己。她创造了一个角色——孤独的侦探彼得·温西,后来加入了一个新角色——哈丽特·范恩,一个与她自己非常相似的女性角色,他们最终相爱并结婚。许多人认为这是塞耶斯“写入”故事以拯救她的角色。然而,神的道成肉身远超这样的故事(约1:14)。

神看到我们在罪中的迷失,出于怜悯,祂写入了祂所创造的世界,以基督的身份成为历史的主角(约3:16)。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格——圣子降世为人,成为耶稣基督。

第二:通过代赎(Substitution)

耶稣基督通过代赎,使罪的问题得到解决。

神是公义的,因此不能对我们的罪视而不见。就像我们不会接受一位地上的法官仅因罪犯感到懊悔就免去他的刑罚一样,天上的公义审判官也不能轻易忽略罪的刑罚。宽恕从来不是无代价的: • 当别人伤害我们时,我们可以要求赔偿,也可以选择宽恕。但宽恕的代价是自己承担损失,而不是让对方偿还。

耶稣基督是唯一一个活出完全无罪生命的人(来4:15)。祂本应得到祝福与接纳,而我们因为罪应得拒绝与定罪(罗3:9-10)。但基督在十字架上承担了我们的拒绝与定罪(彼前3:18),以至于当我们信靠祂时,我们能够得着祂的祝福与接纳(林后5:21)。

这一代赎的爱极为动人,正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所描写的故事:西德尼·卡顿为拯救被判死刑的查尔斯·达尔内,自愿替代他赴死。当一个女囚看到西德尼为别人牺牲时,深受感动。这种代替牺牲让人震撼,而耶稣基督为我们所做的,远超一切人类的故事。祂不仅代替了我们,还改变了我们对神、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第三:通过最终的恢复(Restoration)

耶稣基督将通过最终的审判与更新来恢复万物。

祂第一次降临时,带着软弱,承担了我们的罪。但祂第二次降临时,将审判世界,彻底消灭一切邪恶、痛苦、衰败和死亡(罗8:19-21;彼后3:13)。这表明,基督的救恩不仅仅是拯救我们的灵魂,帮助我们逃避受造界的咒诅,而是要彻底更新这个物质世界,赎回我们的灵魂和身体。

与其他宗教的独特性 学者Vinoth Ramachandra指出,基督教的救赎观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的救恩不在于逃离这个世界,而在于这个世界的转变……没有任何其他宗教系统或哲学为这个世界提供真正的盼望。唯有圣经展现出独特的救赎愿景。这也是为什么当人们说其他信仰也有救赎时,我会问他们:‘你说的救赎是什么?’没有任何信仰像耶稣的十字架和复活那样,给世界带来永恒的救赎盼望。”

福音在所有事工中的正确定位

在教会事工中,领导者和牧者常面临一个危险:将福音视为基督徒信仰的最低标准或起点,而不是中心内容。这种错误导致许多人倾向于关注“更深层次”的教义、灵修、团契、圣礼、“更深的门徒训练”、心理医治、社会正义或文化参与等领域。这种趋势部分是因为随着教会的成长和成熟,人们自然会对特定领域或事工更感兴趣。然而,这种专注可能导致对整体的忽视。

福音是所有事工的核心与动力

尽管我们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有专长或关注,但福音是将所有事工统一起来的核心。福音赋予所有事工力量,是它们的基础,也是它们的结果。

福音的比喻:调音的源头

想象一个乐团开始演奏,但声音非常刺耳,因为每件乐器都走调了。仅仅让乐器之间相互调音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基准点不同。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所有乐器都调至一个共同的音准源

同样,许多人试图通过调整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平衡生活”,但关键问题是:“平衡的基准是什么?”或“调音的源头是什么?”

福音首先使我们与神对齐,然后由此出发调整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如果事工的某个元素没有被视为福音的结果,它可能被误认为是福音本身,甚至取代福音在教会中的核心地位。

当福音被取代的后果

  1. 事工错位
    当事工元素(如辅导、灵修、社会公义、文化参与、教义教学甚至传福音)取代了福音本身,教会的事工就偏离了中心。福音不再被视为所有事工的源头和动力,而成为众多活动中的一个附属品。

  2. 福音的削弱
    当福音不再是讲道的核心,讲道可能退化为:
    • 劝勉:仅仅号召人们参与教会活动或遵循圣经伦理。
    • 知识传授:灌输教会的价值观和信念。

    结果,福音失去了揭示人心秘密、使信徒和非信徒都感到神真实存在的能力(林前14:24-25)。

  3. 事工的贫乏
    如果福音与事工脱节,事工会失去其真正的动力来源,无法完成改变生命的目标。

福音的丰富性与中心地位

福音是“宣告的消息”(heraldic proclamation)。它首先是关于基督为我们完成的救赎工作,而不是我们必须做什么。福音之所以是福音,是因为它是恩典的好消息,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工作为我们成就的救恩。

福音虽然是一个消息,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简单的、千篇一律的内容。圣经中的许多故事、主题和原则都能启发我们对福音的理解。彼得前书1:12指出,连天使都永不厌倦探究福音的奇妙。因此,福音完全能够承担教会作为其唯一“核心信息”的责任。

第二章 福音不简单

圣经并未提供一个固定的福音框架

这段分析很全面地探讨了新约中不同作者对“福音”的表达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其中的复杂性与一致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总结和补充:

1. 福音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2. “神的国”与“永生”的关系

3. 保罗对福音的强调

4. 互补性而非冲突

5. 神学反思

总之,新约中福音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展现了基督信仰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作者的强调不仅没有削弱福音,反而使其更加丰富和有力。


福音必须与圣经的叙事主线和主题紧密相连

这段内容深入探讨了圣经阅读与解读的两种主要方法——共时方法(系统神学方法,STM)与历时方法(救赎历史方法,RHM)——并强调了两者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下是对核心内容的进一步总结与延伸:

1. 共时方法(系统神学方法,STM)

2. 历时方法(救赎历史方法,RHM)

3. 结合STM与RHM的重要性

4. 跨经文主题与福音的统一性

5. 实践中的应用

6. 总结

STM与RHM不是对立的方法,而是互为补充的视角。结合两者,不仅能全面展示圣经的神学深度与叙事美感,也能帮助信徒更全面地理解并实践福音。这种结合体现了圣经的奇妙特性,即它既是神圣的启示,也是历史中成书的生命之书,既指向个人的救赎,也指向世界的复兴。


被掳、回家

这段内容通过“家”的主题贯穿圣经的叙事,从创造到救赎,再到新天新地,展现了福音如何解答人类对归属的渴望与疏离的困境。以下是对主要思想的总结与扩展:

1. 家的意义:生命绽放与安息之所

2. 流放与疏离:人类的堕落与家园的破碎

3. 福音的解答:耶稣的流放与归家

4. 对家的渴望:人类普遍的心灵追寻

5. HOME/EXILE主题的延伸与相关性


约与约的成就

“耶和华/立约”的主题是圣经叙事的核心之一,揭示了神作为立约之主的信实,以及人类在立约关系中的失败与盼望。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进一步总结与扩展:

1. 神作为信实的立约之主

2. 基督:立约的仆人与主

3. 律法与福音的统一

4. 终极的立约成就

5. YAHWEH/COVENANT主题的延伸


天国及其降临

这段文字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国度”这一主题在圣经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福音的关系。以下是一些核心要点的总结和思考:

1. 人类需要解放者的渴望

2. 基督作为君王的降临

3. 神国的现今与将来

4. 福音的多维性

5. 相关的主题连接


福音需要情景化

这段内容以福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核心,探讨了情景化(contextualization)的必要性和实践方法,尤其是以保罗的讲道为例,展示了福音如何根据听众的背景与文化调整表达方式。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延展:

1. 福音的深邃与丰富

2. 情景化的必要性

3. 情景化的原则

4. 情景化的实践:保罗的模式

5. 福音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6. 实践与启示

7. 总结

福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而是一个深邃而丰富的启示。通过保罗的讲道,我们看到福音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但它的核心永远不变。在情景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谨慎行事,既尊重文化差异,又忠实于福音的真理。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福音的适应性,也彰显了它的普世性和穿透力。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1. 你或你认识的其他人是否曾感到有压力去创造或采用一种“单一的、适用于所有地方的福音表达方式,并以此作为正统信仰的考验”?

2. 本章中描述的跨经文主题中,哪个最能引起你的共鸣?